【大清历史】沽名邀誉,乃居官之大患
来源:大清铜币
雍正帝在刚即位一周年的时候,就告诫臣下说: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原则,就是脚踏实地去办事,做实事,而不是耍花招,讲空洞的好听的话,去博取一个虚假的美名。雍正帝要求官吏必须为官清廉,但同时也反对某些官员借清廉之名而沽名钓誉。为此他指出,做官的取自己应当取的钱财不能算作不廉,用自己应当用的钱物不能算是滥用。所以,既不要剥削老百姓,也不要伪饰清廉而沽名钓誉。
在封建官场上,确实存在着沽名钓誉的现象。清朝曾经流行着这样一个术语“名实兼收”。对此,雍正帝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:“所谓名者,官爵也;所谓实者,货财也。”他进一步指出:“今之居官者,钓誉以为名,肥家以为实,而云名实兼收。”他非常厌恶沽名钓誉之辈。杨名时因贪图名声,雍正帝就罚他自掏腰包疏浚河道的事即是一例。雍正帝指责杨名时“性喜沽名钓誉,而苟且因循,置国家之事于度外”。福建陆路提督石云倬主动请缨,要求效力边廷,理由可谓冠冕堂皇。但雍正一语道破:“汝好起分外之念。”并指出石云倬所说的闽省“太平无事,兵民乐业”,并不是那么回事;又问石“毫无报效之处”是什么意思?不知轻重,不识好歹。最后劝他仍做好分内之事,莫生非分之想,否则,瞎动脑筋,有害无益。
上一篇:贾蓉的妻子是谁?贾蓉的第二任妻子是谁?
下一篇:如何评价红楼梦贾环?贾环真的很坏吗?